单晶硅电池和组件

单晶硅电池性能指标(PERC)

       PERC钝化膜新技术有效降低背表面负荷,提高开路电压,增加背表面反射,提高短路电流,从而提高电池效率。PERC双面电池的出现再次提升了PERC电池的竞争力。目前双面PERC电池的双面率在75%左右,双面PERC电池不仅拓宽了PERC电池的应用场景,而且可获得更高的发电增益。大量PERC双面组件发电项目的发电量被收集与对比,在不同发电季节、不同气候区和不同背垫面的情况下,提升5-46%(跟踪)的发电增益。

更高的光伏电池效率高达 24.5%

  • 有效降低系统BOS成本,实现更低的度电成本,提高项目收益率更低的首年及逐年衰减值,30年发电量质保
  • 产品与主流系统设计兼容更高投资回报

最高功率提升至670W

  • 210mm大硅片技术,及创新的三分片组件技术
  • 应用高密度组件技术,组件效率提升至21.0%
  • 应用了多主栅(MBB)技术,有效提高光学利用率,并降低内部电流损耗

高可靠性

  • 应用创新无损切割技术,降低隐裂风险
  • 抗盐雾氨气沙尘,适应高温高湿等环境通过第三方测试
  • 通过正面5400帕,背面2400帕机械载荷测试

高发电性能

  • 经第三方验证具有优秀IAM及弱光响应性能
  • 更低温度系数(-0.34%)及更低工作温度带来更多发电量
  • 独特版型设计带来更强的抗阴影遮挡能力
  • 双面发电,根据不同安装环境,背面发电量提升最高可达25%

PERC:双面高效单晶电池

高效率|高可靠性|高发电量|双面双测双分档

尺寸:

  • 182mm×182mm(直径 247±0.5mm)
  • 210mm×210mm(直径 295±0.25mm)
  • 厚度:160±20μm

更多描述

  • 型号1:182mm 10BB 双面高效单晶PERC电池
  • 正面 (−): 二氧化硅+蓝色氮化硅复合减反膜(PID Free);正面图形为半片设计;主栅头部为大双叉,主栅的焊盘呈间断性分步,头部焊盘尺寸为1.2 ± 0.15mm * 1.3± 0.15mm,中间焊盘尺寸0.8±0.15mm*1±0.15mm。
  • 背面(+):钝化复合层 (氧化铝及氮化硅);背电极由10根背面复合主栅线和160根背面Al副栅线组成;复合主栅线为局部收窄,宽度分别为1.5±0.3mm和1.0±0.3mm;8段式1.45±0.3mm Ag背电极。背电极下无激光槽,背电极圆头且两端镂空1.5±0.6mm型号2:210mm 12BB 双面高效单晶PERC电池。
  • 正面(-):二氧化硅加上氮化硅蓝色复合减反膜(PID Free);半片设计,主栅12根,副栅120-180根;主栅宽度0.06±0.02mm,主栅两分段,两头大双叉设计,单根主栅4个大双叉,大双叉尺寸(1.7±0.1mm)×(6.4±0.1)mm,主栅与细栅连接处有14个焊点,焊点尺寸(1.5±0.15)mm×(0.9±0.15)mm。
  • 背面(+):氧化铝及氮化硅复合层;背电极由12根背面复合主栅线和150-250根Al栅线组成;8段式1.9±0.2mm Ag 电极。型号3:210mm 9BB 双面高效单晶PERC电池。
  • 正面(-):二氧化硅加上氮化硅蓝色复合减反膜(PID Free);三分段设计,主栅9根,副栅120-180根;主栅宽度0.06±0.02mm,主栅三分段,两头大双叉设计,单根主栅6个大双叉,大双叉尺寸(1.5±0.1mm)×(7.2±0.1)mm,主栅与细栅连接处有12个焊点,焊点尺寸(1.5±0.15)mm×(1.0±0.15)mm。
  • 背面(+):氧化铝及氮化硅复合层;背电极由9根背面复合主栅线和150-250根Al栅线组成;九段式1.8±0.2mm Ag 电极。

ABC: 全背接触太阳晶硅电池

全面积受光/全硅发电/全背电极/全背钝化接触/全无银金属化/全生命周期的热斑风险控制

  • 攻关N型技术壁垒,完全自主产权

           依托联创中心开发自研核心设备及量产工艺,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

  • 无银金属化历史性技术突破

           ABC无银化技术在保证发电量的同时,可大幅减少晶硅电池断栅问题,也可避免因银导线寿命影响组件使用的寿命。

  • 革命性N型全背接触电池产品

           正面无金属栅线遮挡,100%接收太阳光,具有优异光衰抵御表现和机械载荷性能;低温度系数,

           更耐高温,高效率,高颜值。

  • 技术发展前景广阔

           未来,ABC可以与钙钛矿、铜锢嫁硒、硫化镉、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多种技术叠加。